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 | 以大作为成就大方位

2017-10-04 《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

◆ 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是在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兴衰交替中螺旋式前进的。而国家兴衰背后的主导力量,正在于国家的作为

  • 国家意志决定大作为

  • 核心力量引领大作为

  • 国家战略落实大作为

  • 中国梦凝聚大作为

◆ 获取《瞭望》十九大系列报道,请关注瞭望微信

大作为成就大方位

《瞭望》编辑部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自从有国家形态出现,就不断演绎着大国兴衰的历史活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是在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兴衰交替中螺旋式前进的。而国家兴衰背后的主导力量,正在于国家的作为。


  进入21世纪,大国复兴的历史大剧激情上演。


  这次的主角是中国。


  中国的发展,是21世纪人类最激动人心的发展故事。这是海外学者对中国近年来发展的评价。


  大作为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方位,正是中国当下的现实国势国运。


  对于这一历史大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做了十分精辟的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国家意志决定大作为


  “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大新贡献,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党魂的最新提炼,也是当代中国的国家意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以深邃历史眼光和宽广时代视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深入阐释这一最新论断,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一语破的,点明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其他任何政党的本质区别,指明的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最坚强领导核心最深层最根本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执政之基。


  2016年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发自肺腑,警醒全党:“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全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注脚。党的大作为唤起人民的大作为。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大旗下汇聚成国家的大作为,迸发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勇往直前。


▲ 杨乐摄/本刊


核心力量引领大作为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已经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证明的真理。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选出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短短的一千多字的话语感动了全中国人民:“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他说,“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掷地有声的承诺,化为雷厉风行的行动。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定意志,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的消息告慰了中国人民:“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了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确保了国家力量的有效运用与持续增长,始终锚定在正确的关键点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的谆谆告诫,显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和力量。在“7·26”重要讲话中,他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当然,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国家战略落实大作为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必然会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这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郑重宣告:“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关注中国政治的中外学者无不知晓,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党代会,都是决定中国朝着什么伟大目标前进的定音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节点召开的十九大,海外舆论的高度关注自不待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全球金融危机仍然阴霾不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却一再交出靓丽的成绩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节拍器”和“压舱石”。


  中国现象引起海外学者的浓厚兴趣。从国家战略层面解析中国现象,成了当今西方学者的一门显学。


  从国家战略层面解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虽不中,亦不远矣。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适应国家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成熟制度支撑。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6大方面、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力度前所未有。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的190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被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绘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路线图,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重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开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阶段。


  十八大以来的这四次全会,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节奏分明,合而观之,就是对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完整的“标准答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的战略思维能力,于此可见一斑。


  以国家顶层战略规划科学配置资源,动用国家力量、社会力量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一个突出体现。十八大以来,举凡关系“五位一体”总体总局,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瓶颈难题,党中央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出台一系列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国家战略。并号令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钉钉子精神,确保国家战略如期实施。


  战略上的运筹帷幄,确保了实践中的决胜千里。在一系列国家战略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乃点睛之笔。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步伐。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也是在2014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功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新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就是打通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任督二脉。高铁、无人机、量子通信、量子雷达……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的重大科技创新发明,令中国的科技创新出现了“井喷”式大爆发。在科技创新的天空,中国的科学家凤翥龙翔。


中国梦凝聚大作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1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以质朴感性的言语,道出了中国人蕴含内心深处的千年期盼,更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追求,引发了全球华人的强烈共鸣。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细化阐释“中国梦”: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走心贴心的话语,句句说到了人民的心坎上。


  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为人民所办成的一件件大事,注定会在中国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用国家力量、人民力量深情守望中国梦、温情呵护中国梦,这就是中国梦的感召力之所在,也是我们这个大作为年代的强大底气。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40期

延伸阅读

☞ 瞭望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阶段”

☞ 瞭望 |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体系

☞ 瞭望 |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境界

☞ 八项规定这五年,落实情况如何?

☞ 梳理|十八大以来我国22项重大工程

☞ 综述|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工程巡礼

☞ 瞭望丨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根本逻辑

☞ 瞭望 |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政治经济学

瞭望 | 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推向纵深?

☞ 关注瞭望微信,回复“十九大”获得系列报道

长按上图,关注瞭望微信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王磊

监 制 | 潘燕

编 辑 | 唐朵朵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